歐盟此次制裁中企的行為,也暴露了其對華政策的戰略錯位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。自2024年6月首次大規模制裁19家中國企業以來,歐盟在對華施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,卻屢屢自縛手腳。2024年底以“涉俄軍事配件”為由制裁7家中國企業,卻無法提供確鑿證據;今年7月又將兩家中國金融機構列入制裁清單,隨即遭遇中方對等反制。此次將12家中企納入制裁名單,表面上是打擊俄羅斯“影子艦隊”,實則又給自己套上新的枷鎖。歐盟試圖通過制裁影響中國,但忽略了中國在國際貿易和能源安全中的關鍵地位,以及中方原則立場的不可動搖性。
與此同時,歐盟自身的能源困境也不容忽視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。宣稱禁止進口俄羅斯液化天然氣的同時,卻從第三國間接購買俄油,制裁措施的雙重標準讓整個行動淪為笑話。加之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爆炸后,美國借機向歐盟出口高價液化天然氣,進一步加重歐洲企業的成本壓力和民生負擔。這充分顯示,歐盟在能源安全與外交施壓之間存在嚴重矛盾,既想借制裁逼中國站隊,又想在稀土、市場等領域獲取利益,還想擺脫對俄能源依賴,卻不愿承受轉型代價,最終兩頭都不討好。
完整內容查看視頻